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蒙自新闻网 新闻中心 风情蒙自 查看内容
拾起非遗瑰宝 守望精神家园
来源:   发布:admin   发布时间:2019-7-15 00:00   阅读:1673


  蒙自是云南建县最早的24个千年古县之一,从宋明清历史街道到军事遗址,再到无数古寺庙、古民居、古墓葬、古石碑、古戏台、古商铺、古驿道等物质文化遗产,无不昭示着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但随着现代化社会文明的冲洗,越来越多古老的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细花蔑帽、苗族服饰、民间雕刻绘画……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文化,如今只有年老的一代人在坚守。

  幸运的是,有一批人,他们正奔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上,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无数民间文化,从口口相传,变成了文字、声音和图像,有的甚至还找到了年轻的传承人。他们是非遗的守护者,也是开路人。

  市文化馆非遗专干张美焕从事非遗工作14年了,在她刚接触这行的时候,非遗传承人还被称为“民族民间艺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工作,才正式被命名。“2005年第一次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非遗普查是政府重视非遗工作的开始。当时我市响应号召成立了蒙自市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大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张美焕谈起第一次非遗普查的经历时脸上满是笑容,“传统文化往往存在于田间地头,存在于偏僻的村落里。一开始民间艺人还很抵触,不愿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就一家一家地去走访,一个一个地做工作,让他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

  老寨苗族乡一位村民对第一次非遗普查印象深刻,他说:“当时非遗普查工作队到我们村的时候,我被村长指定为带路人,每天带他们勘察地貌、拜访民间艺人。他们都非常有责任心,担心自己的调查会影响到民间艺人干农活,他们就索性在村委会住下来。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来去拜访,中午写报告、做记录,晚上等艺人干活回家又去拜访,这样耐心地在村子里忙碌了一个星期才离开。”

  而参与了第一次普查的工作队员张红周也对当年的普查工作记忆犹新:“当时条件真艰苦,我们最长的一次在村委会住了一个多星期。普查队员全都挤在一间房间,晚上睡着了还会有虫子爬到身上,一些胆小的女队员整夜都是提心吊胆的。有一次,我们为了拍摄到老寨一个自然村的全貌,一行3人背着设备顺着近90°的山峰从山脚爬到山顶,途中一位同事脚还受伤了,沿途砍了两截树枝拄着当拐杖跟着爬完了全程。当时大家都一心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多保留一些历史文化原貌、多抢救一个非遗项目,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一代又一代非遗普查工作队员们的努力下,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村落的普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成功申报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习俗、传统戏剧等9个类别的非遗保护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现有代表性项目11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州级13项,市级93项;传承人176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已故7人),州级32人(已故5人),市级传承人131人(已故19人)。

  “非遗项目申报后,政府对传承人进行补助,还不定期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了传承人的荣誉感。现在,很多有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甚至会主动找到我们,让我们评估他的项目是否符合申报标准。”谈到我市目前非遗工作取得的成就时,张美焕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热点排行

今日蒙自●微信公众号

魅力蒙自●新浪微博

今日蒙自●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