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蒙自新闻网 新闻中心 今日蒙自 查看内容
蒙自:金融贯穿始终筑牢致富之路
来源:   发布:李兰   发布时间:2020-10-13 16:42   阅读:117

脱贫迫在眉睫,致富非一朝之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蒙自市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并精准实施,让金融贯穿始终,帮助群众及时脱贫、稳步致富,切切实实摘掉了穷帽子,筑牢了富路子。

眼看着满圈的小猪仔,冷泉镇楚冲村委会楚冲村的小伙张国明笑得合不拢嘴。就是在金融政策的帮助下,他从8万元的创业贷款开始起步,经过苦心经营,不断扩大规模,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了40亩沃柑和20多亩冰糖橙,通过种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有了收成。2018年,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们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穷帽子。 

张国明说:“我们各级政府都支持我,当时第一次贷了8万的创业贷款免息一分利息都没有收过,现在解决了我资金上的困难,基本上已经顺利地步上正轨了。”

一人富不算富,为了带动和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张国明充分利用“5+5+2”金融政策,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初,当了解到张国明的融资需求和创业理念后,金融部门主动服务,很快为其办理了50万元的特色农业贷款,解决了张国明的燃眉之急。目前,张国明的养猪场有70头母猪,每头母猪每年产仔两胎,每胎平均产仔10头,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仅仅靠这一项,他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100多万。

张国明说:“一个人富也不算富,要能有本事把一个村子都带富起来,那种才叫真富,我的初心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富起来,像我们村子,基本上都是亲戚,我也想希望他们日子能好过起来。”

在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蒙自扶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说起金融贷款,鸣鹫镇鸣鹫村委会鸣鹫村二组的曹德昌可是尝到甜头的。曹德昌家之前是建档立卡户,因为人多地少是现实状况,曹德旺想通过发展养殖改变贫困面貌。由于没有本钱,他买来几头猪,可也只能是小打小闹,依然改变不了现状。2017年,曹德昌通过小额信贷获得5万元的贷款,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从当初的家庭式养猪发展到如今每批次能养100多头猪的规模化猪场。

像张国明、曹德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走进蒙自各乡镇村寨,除了统一建设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外,山区群众自己建盖的小型养殖场也随处可见,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是通过“5+5+2”金融政策和小额信贷政策,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后,逐步在致富的路上发展壮大起来。

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命脉。为筑牢和巩固脱贫致富道路,蒙自市根据实际制定了“5+5+2”金融改革政策和小额信贷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破解中小企业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不敢贷的问题而推出的金融政策改革,通过提高额度、风险共担、降低利率,探索出适应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发展的融资新路子。截止目前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蒙自市就新增新型经营主体287户,新增枇杷、石榴、桃子等水果种植面积3000公顷,新增大牲畜1.28万头。全市参与脱贫攻坚的53个农业龙头企业、89个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已打造养牛示范村23个、扶持中小微示范企业35家。

如今的蒙自,“林果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现代农业质效双升,养殖、种植特色产业突飞猛进:建成千亩规范化林果基地22片,水果种植面积增至28913公顷,产量居全州第一,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380余户;水果产业上榜全省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名单,蒙自市被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授予全国唯一“中国石榴城”荣誉称号。

蒙自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朗说:“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近年来,蒙自在金融政策的支持和助力下,扶贫产业呈现了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目前西北勒乡、鸣鹫镇采取了政府+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档立卡户+基地的扶贫模式,大力推进苹果小镇和示范园建设,芷村镇也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产业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了枇杷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精准措施,将农户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既充实壮大了集体经济,又稳定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全面提升和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记者 王必应 杜孟霓



热点排行

今日蒙自●微信公众号

魅力蒙自●新浪微博

今日蒙自●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