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蒙自新闻网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查看内容
奋勇争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红河日报   发布:admin   发布时间:2019-9-8 00:00   阅读:4541

p1_b (1).jpg

飞速发展的蒙自 胡彦辉 摄


  巍巍哀牢山下,古老而神秘的红河以其奔腾的态势,日月不息穿越群山,滋养着生息两岸的各族群众。新中国成立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阳光,曾经荒芜贫瘠的红河大地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争先、跋涉向前、羽化蝶变,焕发出璀璨的光彩,实现了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基础不断筑牢,经济规模连上台阶

  州府蒙自,各种高楼拔地而起,主次干道平坦宽阔,广场公园景美人欢。一个建州之初占地2平方公里的农业小城,发展成为市政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城市;

  红河两岸的群山间,险峻的山体被一条条隧道洞穿,一座座大桥飞跨红河两岸,千年天堑变为通途……

  70年历程,红河城乡一直演绎着精彩巨变。

  这是发展基础不断筑牢的70年——

  全州通车里程达2.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96公里,拥有317公里电气化铁路。北部7县市全部通高速公路,南部6县高速公路、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红河人民“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的梦想已渐行渐近。

  这是产业蓬勃发展的70年——

  传统农业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跨越,依托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六大抓手”,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水果和优质稻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花卉园艺面积居全省第二;

  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培育出烟草、有色、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装备制造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红河工业正脱去“黑大重粗”的形象,展现“高精尖特”新力量;

  旅游业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名声远扬,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走来,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名片更加响亮,红河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这是经济规模连上台阶的70年——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建州时的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93.7亿元,增长了54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13亿元增加至142.27亿元,增长了109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0.19亿元增加至448.45亿元,增长了2359倍。

  回首来时路,日月换新天!曾经“一穷二白”的红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二位。

  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更有质量

  资源枯竭型城市个旧,瞄准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全力转型,接续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5%提升到68%;老工业城市开远,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以煤为生产要素的6大传统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72%下降到52%……

  下转2版  上接1版

  70年来,“调整”“转型”一直是我州经济发展的“热词”,全州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更有质量。

  经济结构更优——“绿色”成产业发展鲜明导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物流业6大产业建设如火如荼,传统烟草、冶金、能源、化工、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全州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层次逐渐提升。

  经济空间更广——上世纪90年代,随着“打开南门,走向亚太”号角响起,河口口岸、金水河口岸的恢复开通,红河山门洞开、拥抱世界,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不仅缩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实现口岸  “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还积极打造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等对外开放新平台,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领先企业入驻和人才、资金、技术聚集。2013年至2018年,全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826万美元增加到17.7亿美元,增长了35.6倍。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红河片区成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之一,红河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拓展。

  经济动力更强——以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切入点,独具红河特色、充满发展活力的新型城镇体系逐步构建;招商引资更加精准,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培育成熟;“放管服”“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改革全面推行,营商环境建设更加优化……

  今天的红河州,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昂扬激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正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民生福祉极大提升,经济发展更有温度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住在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的群众曾经手拿猎枪、弓弩穿梭于丛林中,过着原始生活。如今,拉祜族群众走出深山老林、告别刀耕火种,“一步跨千年”,实现了从“窝棚户”到“小洋楼”、从“食不果腹”到“自给自足”、从“原始”到“现代”的华丽转变。

  红河州既是祖国的边疆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70年来,我州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州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49个扶贫攻坚乡,140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2016到2018年,全州累计实现脱贫出列357个贫困村、减贫人口4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7%下降到2018年的7.7%。石屏县、泸西县先后脱贫出列。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从过去的茅草房学校、土坯房教室,到如今教学楼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从缺医少药、医务人员紧缺,到如今各级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小病不出村,红河州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日益提升。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93所,在校学生89.2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7倍和5.2倍。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5个,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98.8倍和365.4倍。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396元和11330元,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7.5倍和101.2倍。

  人居环境更加优良——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5.1%。森林(湿地)公园、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及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不断推进建设,生态良好、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不断增多……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红河州不断蓄力,有了描绘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扎实底气。当前的红河州,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个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的红河,正阔步走来!


热点排行

今日蒙自●微信公众号

魅力蒙自●新浪微博

今日蒙自●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