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蒙自新闻网 专题频道 聚焦党代会 查看内容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来源:   发布:张红周   发布时间:2021-11-9 16:40   阅读:3104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明确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梅子湖 图源:“普洱发布”微信公众号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等,基本构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先后修订《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先后出台《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等,于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泸沽湖 杨峥 摄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积极探索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目前,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科学长效的空间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登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工作有序开展。


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进程加快。把绿色作为云南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我省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0年,全省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居全国首位),绿色能源装机、发电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6个、67个百分点。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全省产业日益朝着绿色化、高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大坝风电场 云南电网供图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把推进绿色发展试点工作,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作为有力抓手,我省严格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全省单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累计下降14.56%。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制度,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5年来,锚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和目标,云南抓紧抓实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将国土面积的30.90%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形成“三屏两带”基本格局,全省生态保护系统更加完善。通过实施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资源总量持续“三增长”,其中,森林面积、蓄积量居全国第二。2019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开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先河。与此同时,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出累累硕果,相关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我省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5年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升,16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83%,高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10个百分点。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顺利收官,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达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81.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生态文明良好风尚培育见效。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促进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通过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出行等7大重点行动,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得到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认可。


着眼未来
云南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碳达峰、碳中和
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
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抚仙湖 陈飞 摄

今年10月14日,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表彰命名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双柏县、南涧彝族自治县、西畴县获得表彰命名。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这是我省以高标准

构建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守护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让绿色成为全面小康鲜明底色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厚植生态优势 守好“绿色宝库”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云南探索,实践的是构筑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珍惜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开启的是彩云之南通往永续发展的未来之门。


立足良好生态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按照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命名了5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有12个州(市)、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有6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和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获得省政府命名。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双柏县哀牢山 贾翔 摄

作为滇中重点林区之一的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在滇中城市中拥有鲜明特色和明显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双柏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走绿色生态之路,打好生态牌,探索出“生态+产业”“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农业与农民的共富、双赢。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绿色西畴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喀斯特绿洲”的西畴县,长期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宣战,以“西畴精神”为魂,以“六子登科”为骨,以人民群众为本,创造了从嶙峋石漠到丰美绿洲的生态文明治理西畴样本。形成了以石漠化治理为核心,林草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南涧樱花谷 适志宏 摄

以生态立县战略为依托,南涧县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田园风光如画的发展之路。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20%升至2020年的66.67%,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


放眼全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各地把绿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色,探索合理开展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培育生物优势产业,云药、云茶、云花、云果等产业。极目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生态旅游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从滇池之滨到珠江源头,从怒江大峡谷到金沙江畔,从梅里雪山到元阳哈尼梯田,从茶乡普洱到神奇西双版纳……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出别样精彩。


筑牢“绿色家底” 擦亮生态名片


今年10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18个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云南滇金丝猴全境保护成为典型案例之一。


为了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筑牢子孙后代生存根基,云南开展了久久为功的探索和保护。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云南山地 陈飞 摄

5年来,我省以实施生态工程带动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守好“绿色宝库”,提质量,增体量,筑牢“绿色家底”。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省完成营造林3847.7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286.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38.36万亩,防护林建设60.9万亩,退化草原修复410万亩,退牧还草238.2万亩,年均义务植树1亿株以上。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35个,省级森林乡村1081个,全省乡村绿化率达47.45%。打造了宜良冬林苑森林庄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等社会参与生态修复的典范。建设了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高速,以及沪昆、云桂高铁等重要交通沿线近1800公里的生态廊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保护修复、美丽河湖建设林草行动计划。


为严格抓实生态保护,我省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5年间划建自然保护地11类362处,占国土面积的14.32%,全省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和重要风景资源、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实施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截至目前,全省亚洲象增长至300余头,滇金丝猴和黑颈鹤均增长到3000多只。今年备受关注的亚洲象北迁南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而COP15第一阶段期间,可爱的云南旗舰物种们又成为大会最闪耀的明星。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 晋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几年来,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湿地标准、分级分类管理等政策体系。目前,全省已认定湿地665处,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6处、湿地公园19处、湿地保护小区177处;探索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原湖泊的云南模式;建立了森林、湿地综合监测评估、年度出数机制,建成森林资源一张图,实现资源动态管理;积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筑牢林草资源防护网。


回顾过去5年,云南生态版图更大、野生动植物更多、绿色家底更厚、保护举措更实、生态防线更牢、治理格局更新。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亲历感言

作为一名从事自然生态保护的工作者,能够全程参与COP15的筹备工作,我倍感荣幸,使命光荣。立足已有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三大目标,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夏峰


过去5年,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深度石漠化山区脱贫发展的路子,让一片片石漠被绿色覆盖,让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越来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深深烙印在这片石漠化地区,我们也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建管并举,突出生态优先,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向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迈进。

——西畴县兴街镇党委书记苏科精


5年来,随着法制的健全,严格执法成为治污斩污的一把利剑。从事环保工作几十年来,看到从企业到民众环保意识逐年加强,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以我们大理为例,随着洱海治理的推进,保护环境已成为更多当地居民的自觉行为。生态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齐心协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察支队原支队长黄勤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自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2020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张琦


对话:在保护与发展中走向未来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如何看待和评价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成果?着眼未来,如何把云南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这些问题,云南日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宇明。


记者:5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您认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宇明:近年来,云南各族人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一步深化。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擦亮了云南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名片。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守住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宇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资源是云南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维系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属于国家核心战略资源,也是云南最具优势的可再生资源,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和生态产业是云南最大的优势与价值所在,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保护好、持续利用好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资源,加快开发生物健康产品,创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好云南生物多样性经济和生态产业,服务于人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探索并形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这是当下我们急需解决的发展课题。


新闻当事人:守护好怒江的精灵


初冬,在高黎贡山泸水片区的崇山峻岭中,一队人在合适的地点布下红外监测相机,查看四周植被,寻觅金丝猴的踪迹。他们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鲁掌管护站怒江金丝猴监测队。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滇金丝猴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怒江金丝猴是世界第五种金丝猴,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知有2个猴群,分别位于高黎贡山西坡的片马辖区和东坡的鲁掌辖区。2019年,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对高黎贡山东坡怒江金丝猴展开监测。那时起,鲁掌管护站一支由10人组成的怒江金丝猴监测队就开始活跃在莽莽林海和群山万壑中,参与怒江金丝猴及栖息地的科学监测、开展怒江金丝猴保护宣传等工作。


这几天,鲁掌管护站站长田应平带着几名监测队员,又再次向高黎贡山深处进发,他们也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进山。年龄最大的监测队员肯华妞扒55岁,可翻山越岭一点不比年轻人差。2021年春节,肯华妞扒一行9人连续23天在山上跟踪监测怒江金丝猴。“怒江金丝猴是怒江的精灵,保护好它,是我们的责任。”肯华妞扒说。

【喜迎党代会】云南:扎扎实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滇金丝猴 和鑫明 摄

为了准确掌握怒江金丝猴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等特征,只要发现怒江金丝猴吃食的痕迹或者猴群,监测队都会进行标记、定位。几年下来,他们掌握了怒江金丝猴的生活习性、吃食习惯以及活动路线范围,为更好保护怒江金丝猴提供原始依据。


“我们拍摄到高黎贡山东坡的这个猴群吃的食物接近30种,以幼叶为主,也有花和果实。目前,高黎贡山东坡猴群活动范围差不多接近18平方公里,监测路线网接近50公里。”田应平介绍,从2015年在高黎贡山东坡找到怒江金丝猴到现在,猴群的个体数量在明显增加,这是最让大伙高兴的事。


来源 云南发布


热点排行

今日蒙自●微信公众号

魅力蒙自●新浪微博

今日蒙自●APP

返回顶部